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武氏為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東)人,武德七年(624年)出生,出生地沒有記載。當時她的父親武士彠在唐朝中央政府任職,她是否出生在首都長安,已無法考證。武氏是武士彠和楊氏的次女,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另一位是郭夫人。武氏的本名沒有被記載下來,今有學者推論為「武元華」。但這種說法僅參考她兄弟的輩字,未參考其姊妹的名字,同時違背當時社會的避諱習俗,因武氏祖父名武華。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聽聞十四歲的武氏姿色豔美,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武氏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武才人與唐太宗的三位嬪妃燕德妃、楊婕妤、巢王妃楊氏俱為表親。而對於太宗時期武氏在宮中的生活細節,史書並沒有詳細的描述。僅見武氏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太宗馴馬一事。當時,太宗有名馬師子驄,肥逸無能調馭者。武氏在太宗身邊侍候,於她對太宗說:「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壯武氏之志。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此後,在侍奉太宗之際,武才人和李治相識並產生愛慕之心。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剃髮出家。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週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與武氏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當時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知悉後,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氏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二十七歲的武氏還俗,再度入宮。入宮前武氏已經懷孕,入宮後生下兒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後宮中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謠言,流傳王皇后與其母柳氏請來巫師,企圖用魘鎮之術將武昭儀詛咒而死亡。這不利謠言無所證據下傳到高宗,大怒之下,聽信並將其母柳氏趕出皇宮,而且欲將武昭儀陞為一品宸妃(唐朝後宮四夫人中本來並無宸妃此封號,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額已滿,唐高宗為了武氏,才創宸妃封號),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

  不久,勾結武氏的中書舍人李義府等人得知高宗欲行廢皇后而立武昭儀消息後,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也相繼向唐高宗接連投遞了請求立武昭儀為后的表章,造成群臣支持的表象,廢立之意遂再次萌生。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世勣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

  七天以後,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昭儀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大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顯慶五年(660年),高宗患上風疾之症,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武皇后代理朝政。

  在麟德元年(664年)與宰相上官儀商議,打算廢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儀的廢后詔書還未草擬好,武后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來到高宗面前,追問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責任推到上官儀身上。

  十二月,上官儀被逮捕入獄,不久,即被滅族。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后被尊為皇太后。
  
  武后載初元年(690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說武后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為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

  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於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亦上表請改國號。武后准所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尊號聖神皇帝,以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為王及長公主。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於是發動兵變,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死二張兄弟,隨即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武氏被迫禪讓帝位可惜失敗,是為唐中宗。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
神龍元年十二月十六日(7051216日),武曌在上陽宮病逝,年八十二。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神龍二年(706年)五月,武則天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